会员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文章投稿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logo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人物 | 创意 | 传播 | 知识产权 | 国际品牌 | 中华老字号 |  品牌人才 |
专家 | 管理 | 营销 | 公关 | 培训 | 专题 | 在线学习 | 品牌商盟 | 品牌与建设 | 品牌数据库|
产品与服务: 项目对接 会员服务 专利商机 品牌加盟 专家讲座 营销品牌论坛峰会报名 合作洽谈
申请分站
申请分站
  您的位置: 中国品牌建设网 > 品牌新闻> 文章正文

上海对赌迪士尼

中国品牌建设网:www.brandjs.com 文章来源:品牌建设网 更新时间:2009-12-25

香港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来了。

  预计于2014年落成的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成为近期上海经济最新的兴奋点和争议中心。这项预计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的巨无霸是上海迄今最大的政府投资项目。

  在一片亢奋之中,却有另一种声音,一方面香港迪士尼4年来的经营困境仍然纠结着特区政府,另一方面在刚公布的消息中,上海与迪士尼的合作同香港与其“合作模式几乎相同”,令人对上海市政府的盈利未来颇为担忧。

  同时,来到中国的迪士尼还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事隔20年,当年曾看迪士尼长大的孩子,还有多少人会为最初的童年记忆埋单?

  迪士尼的上海冲击波

  虽然作为“参照”的海外三座迪士尼主题公园,除东京迪士尼外,另外两座一度门庭冷落,但这依旧不妨碍米老鼠在中国引发的连锁热情。在短期内米老鼠势必将成为上海经济的有效杠杆

  本刊记者/李邑兰

  迪士尼来了。“靴子”终于落下。

  11月4日上午8点30分,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授权宣布: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

  孩子们眼中充满童话色彩的迪士尼世界,还会是成人眼里如“芝麻开门”般创造财富神话的“摇钱树”吗?尽管还未最后尘埃落定,中美双方还在就合作的具体内容和细节进行深入磋商,但围绕迪士尼能否盈利的话题,却早已争论四起。

  作为“参照”的海外三座迪士尼主题公园,除东京迪士尼外,另外两座一度门庭冷落。1992年开张的法国巴黎迪士尼,开业一年,亏损就达到了9亿美元,“迪士尼总部高管每天甚至不敢查看来自巴黎的传真件,因为上面的亏损数字让心脏无法承受。”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斯图尔特在《迪士尼战争》一书中描述。

  香港迪士尼境况也不容乐观。根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一份名为《香港迪士尼乐园的融资及财政效益》的文件,2005年建成的香港迪士尼,至今仍未开始盈利。

  “大家忽略了关键的一点,迪士尼是一个‘巨无霸’式的产业链,主题公园不过是其赚钱的手段之一。”上海大学影视技术学院教授赵抗卫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002年迪士尼上海项目谈判重启开始,赵抗卫曾参与了包括迪士尼在内的一些国际品牌主题公园引进的洽谈,他坦言已经关注了主题公园产业十几年。

  从迪士尼全球经营模式来看,迪士尼“吸金”主要依靠四大部分:电影制片、主题公园和度假地、迪士尼玩偶商品(含迪士尼授权业务、直销市场、图书出版、游戏、零售等)、媒体网络。这四大板块相互关联,构筑起迪士尼强大的“吸金”帝国。

  250亿,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份关于上海迪士尼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显示,预计于2014年落成的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首期投资就高达244.8亿元人民币。

  近250亿元的巨额投入如何收回成本并盈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这可能指的是作为合资的主题公园公司投入的费用,这笔投资并不仅仅是建主题公园的园区,还包括园区内的各种基本建设费用、土地费用、环保费用、部分区域交通设施费用、动迁费用等。”赵抗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香港迪士尼项目中,迪士尼方面会派驻高层管理团队,提供品牌使用权,同时抽取7%的品牌费;中方则提供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合资的主题公园并向美方支付项目版权费、制作费等。如果预期的合作模式与香港迪士尼项目相同,那就意味着在迪士尼主题公园尚未“吸金”之前,250亿元的投入已经有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返还”给了迪士尼公司。

  据此前媒体报道,迪士尼项目股权中,中方股权占57%,迪士尼股权占43%。上海市政府指定国有大型企业代表中方,与迪士尼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由该合资公司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方出资57亿,迪士尼出资43亿。剩下的150亿元为债券,其中政府拥有120亿元债权,银行等商业机构拥有30亿元债权。

  国有企业陆家嘴集团被认为是合资公司中方代表中的大股东,尽管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一位参与谈判的核心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此前进行的迪士尼项目谈判,陆家嘴集团曾作为中方出资人代表之一参与其中。

  “要建主题公园,就要先以批租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而土地是国有资产。”赵抗卫分析说,“合资公司的中方本身就是国有企业,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通过土地的批租或租赁,把一部分投资款又还给了中方公司。”

  “中美投资双方250亿的投入,实际上很大一部分还是以土地、版权、项目设计制作和利息等资金成本等方式回报给彼此,园区建设的费用占的比例不会很高。”赵抗卫说。

  而迪士尼的上海“吸金”之旅,才刚刚开始。

  迪士尼雪球

  “落户上海是迪士尼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11月3日,迪士尼公司英文官方网站上刊登了迪士尼公司CEO罗伯特・伊格尔的声明,对上海市场这块“大蛋糕”所表现出的极大热忱和期望可见一斑。

  “大型主题公园的成功一定是在主题公园本身的经营、周边配套设施的运营、品牌与知识产权的运作这三个层次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赵抗卫解释,园区经营收入是主题公园最基本的收入来源,主要由门票、服务销售、赞助费收入等几项构成。

  迪士尼方面预测,在园区经营收入中,门票收入占50%,食品和饮料占24.5%,商品24.5%,其他收入为1%。门票收入在园区经营收入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此次上海迪士尼的门票价格初步定价为320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何建民是国内最早的旅游经济学者,今年2月,他曾作为唯一一名旅游专家,参与了上海迪士尼项目的评审,“并签署了保密协议”。根据瑞士银行(UBS)世界区域经济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3月,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上海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27734美元,位居内地第一,“所以这个定价是合理科学的。”何建民说。而2002年上海迪士尼项目谈判重启时,美方通过当时的市场调查,认为门票适当的定位在220元。

  何建民估算,门票收入再加上购物消费,饮料、交通费用等,入园一次,游客人均花费会在600元左右。

  而如何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呢?

  “市场基础是个关键。”何建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迪士尼想要在园区经营上盈利,需要保证年客流量在1000万人次左右。”

  “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人口基数大。”何建民进一步解释,“上海有2000万人口,整个长三角地区有7500万人口,是中国经济最富裕的地方;上海国内游客目前有1.02亿人次,入境游客700万人次左右,这个数字还在急剧增长。”

  来自国家统计局披露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0~14岁的孩童,在中国有约2.8亿,而他们,正是迪士尼最重要的目标人口群。

  有了市场基础,如何保证每年1000万人次的游客为迪士尼主题公园“买单”?

  迪士尼频道是迪士尼公司吸引游客的另一张“王牌”。他们需要一个天天向中国孩子讲故事的机会,让孩子们重新爱上米老鼠。但受到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限制,迪士尼频道落地成为迪士尼项目谈判数十年波折不断的“绊脚石”之一。据此前媒体报道,此次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计划中,就可能包括一份重要的媒体协议。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份协议允许迪士尼以合资的形式,可以放手制作电影、电视和网站内容。

  上述主题公园经营收入仅仅是迪士尼“吸金”的冰山一角。纵观迪士尼全球经营状况,主题公园收入仅占迪士尼公司总收入的20%,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占30%。

  剩下的一半收入呢?“秘密全在衍生产品、二次消费中。”赵抗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迪士尼其余50%的收入,全部来自品牌销售。

二次消费米老鼠

  “我们一定会让上海迪士尼乐园周边的度假地包括迪斯尼购物中心成为第二个新天地,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随着迪士尼主题公园落户上海“雷声”渐进,迪士尼公司一位副总裁已经嗅到了迪士尼的又一财富新增点。

  早在十几年前,迪士尼的消费品就已经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其经营的卡通形象消费产品每年的市场都以18%~20%的速度增长。相关数据显示,迪士尼授权商品每年在中国的交易额已达4亿多美元。目前,内地各个领域的授权商有80多家,产品遍布玩具、卧具、文具等各个领域。

  11月12日,迪士尼公司公布了2009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财季内公司取得8.95亿美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的7.6亿美元有大幅提升,但在主题乐园方面却出现了17%的利润下滑,仅有3.44亿美元。

  为迪士尼“吸金”注入“强心针”的,正是庞大的衍生产品收入。

  美国加州迪士尼冒险乐园旁边有一个世界知名的购物街,叫迪士尼市镇(Downtown Disney),这里的商店以不同的主题销售着相册、纪念品、服装、玩偶等商品,它们都是属于迪士尼公司的,都明码标价绝不讨价还价,甚至这些商店用的塑料袋都是统一蓝色背景的米老鼠图案。迪士尼世界(World of Disney)里销售的造型漂亮、衣着华丽夸张的米老鼠唐老鸭摆设,大都是十几、二十美元一件。迪士尼有自己的配货中心、巨大的商品储存仓库,源源不断地为这些购物商店“输血”。

  以迪士尼市镇为代表的购物中心,只是迪士尼度假区的一部分。“主题公园是度假区的核心部分,但是周边配套的购物街、酒店、俱乐部、水公园、购物街和各类运动场所等,同样不可或缺。”赵抗卫说,“迪士尼主题公园的产品开发策略是,将主题公园建成一个完整的休闲旅游度假地,相互配套,互为客源。”

  根据赵抗卫多年的调研,在美国佛罗里达迪士尼世界的四个主题公园,共有18座主题酒店、俱乐部、温泉和别墅,约有2.3万多个床位,2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1个450公顷的天然湖,9个网球场和一些有娱乐设施的露营地。

  “这些除主题公园以外的消费收入是迪士尼的又一重要收入来源。”赵抗卫说。2008年迪士尼的财务报表也显示,该年度迪士尼度假区含主题酒店的总收入是115亿美金,利润达19亿美金。

  作为“二次消费”,迪士尼的招数还有很多。

  在迪士尼乐园,你通常只能喝到一种可乐饮料,就是可口可乐。这是迪士尼公司给可口可乐公司的“特权”,可口可乐在分享迪士尼乐园销售利润的同时,还要向迪士尼公司支付一笔不菲的特许经营费。

  众所周知,迪士尼是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费授权商,迪士尼消费品部(简称DCP)专门通过专利、特许经营等形式,负责迪士尼公司消费品的品牌开发、营销和授权业务。这意味着,只需将“小熊维尼”等的形象出售,迪士尼公司就可以坐着“数钱”了。

  厂商赞助也是迪士尼“吸金”的“武器”。“丰田、LG等国际大公司都曾赞助过迪士尼乐园中的项目,他们在获得项目冠名权的同时,也会支付一笔费用给迪士尼公司。”赵抗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月,迪士尼消费品部更是宣布在中国推出首个中文B2C迪士尼授权网络购物平台,售卖5000多种迪士尼授权产品,准备分食网络购物这块“大蛋糕”。迪士尼同时宣称,未来网络销售将占整个迪士尼消费品部销量的8%~10%。

  “迪士尼效应”

  “吸金”的同时,强大的“迪士尼效应”已经在上海各个领域显现。

  11月4日,就在上海公布迪士尼乐园获批消息后的一个半小时,紧邻迪士尼规划用地的浦东新区川沙新市镇A08-03地块进行了拍卖。仅仅15分钟,这块被业界视为“迪士尼概念”用地的地块,就以11.9亿元的总价“一锤定音”,溢价率高达264%,超过今年上海溢价率最高的地王――赵巷10号地块的水平。而距迪士尼项目核心区6公里左右的另一概念地B03-13A地块,经过39轮竞价,最终以4950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427%,折合楼面价为1.6万元/平方米。

  川沙的楼市已经“面粉贵过面包”。自从迪士尼落户川沙的消息传出后,川沙的土地价格便直线上涨了10多倍。就在8个月前,今年3月完成出让的浦东新区川沙新镇A03-12商业地块,其楼面地价仅为3809.4元/平方米。

  市场调查公司安居客的数据显示,具备“迪士尼概念”的二手房房价,从今年3月至10月共涨了30%,未来“迪士尼概念”的楼盘可能还有20%的涨幅,均价在1.5万~1.6万元/平方米左右。

  地价飞涨,楼市躁动,股市也开始了“集体狂欢”。11月2日,在相关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所谓的“迪士尼概念股”多只个股涨停,个别股票的静态市盈率已超过400倍,其余个股同样涨幅居前。

  而这,仅仅是显性的一面。

  “迪士尼进入上海,将带动300亿~400亿的相关消费,拉动5万人直接就业,8万人间接就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对提高上海国际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都是大有好处的。

  长期关注旅游业发展的何建民坦言,上海迪士尼一期建成后,预计每年至少为上海新增300万至500万次游客量。“在美国,人均消费100元,其中6.7元是旅游、娱乐支出。中国现在还没有单独统计,实际我们的旅游消费支出已经很大了。”何建民说。

  11月1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刘克智在200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17.12亿人次,收入近9000亿元人民币。

  “到2015年,我们会有30亿人次的旅游、度假娱乐的需求。”何建民说。

  受惠的不仅是上海,实际上,迪士尼项目落沪,也牵动着整个长三角旅游的神经。旅行社人士表示,一方面,上海迪士尼会吸引到苏杭一带旅游的游客,特别是亲子游和情侣出游的游客会去上海旅游;另一方面,可能带来旅游市场格局的悄然转变,长三角区域旅游吸引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或许将成为新的国内游热点。

  “在市场一片欢呼的同时,迪士尼的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赵抗卫提醒。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透露,“迪士尼项目进行评审时,就有专家担心,这会是美国文化的全面入侵。”事实上,迪士尼进入中国,纯粹的美国文化要完全扎根于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其文化兼容性有待考验,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可以喜欢喜羊羊、灰太狼、麦兜,米老鼠并非唯一的选择。

  2002年,国内主题乐园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侨城“欢乐谷”就有进军上海市场的想法。“当时听说迪士尼要来,就没有马上进入,认为迪士尼太强大了。”赵抗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时,“欢乐谷”就进军上海市场向赵抗卫求解,“当时他们当然是很有顾虑的。”

  七年后,迪士尼来了,刚在上海松江区新拓“欢乐谷”版图的华侨城,由于面临和迪士尼主题公园同城竞争而备受关注。

  这一次,“欢乐谷”没有退却。华侨城集团CEO兼总裁任克雷表示,迪斯尼的进入会促进本土主题公园品牌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后,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欢乐谷”,游客量竟不降反增,增长率高达10.2%,包括“欢乐谷”在内的深圳华侨城系列的主题公园,当年总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史无前例地提出,要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公园,推动本土主题公园的兴起。

  由此可见,迪士尼在上海的“吸金”之路,将面临更艰巨的市场争夺,“在中国的米老鼠会变成怎样,无疑也充满着变数。但无论如何,迪士尼的进入将给中国的主题公园产业带来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赵抗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上海迪士尼:一只下金蛋的鹅?

  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升值,引进知名品牌见效最快,也最容易打开想象空间。尤其在当下,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入是最好的炒作题材

  文/冀志罡

  按照张五常教授的地方竞争理论,中国不同地区间经济竞争的主要表现是土地开发。土地开发经营得好,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就好,反之则必居人后。如果说在沿海的二三线城市,土地开发主要体现为厂房林立、工业蓬勃的话,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卖地收入就是地方经济成功的主要指标。上海前十个月土地出让收入超800亿,摘得全国桂冠,无疑证明了上海是城市经营、土地开发方面的佼佼者。

  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升值,引进知名品牌见效最快,也最容易打开想象空间。尤其在当下,中国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土地泡沫越吹越大,在热钱对土地的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入是最好的炒作题材。有报道称,在迪士尼项目获批消息公布后,浦东川沙镇的二手房立即跳涨50%。不难想象,该区域周边的土地出让价格,也将狂涨不止。

  因此,至少就眼前来看,上海引进迪士尼是成功的,既为未来几年储备了巨额投资,可拉动GDP,又实现了当下的卖地收益,可谓打造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然而,投资都是基于预期的,投资回报的实现则有赖于预期的实现。那么上海的迪士尼乐园,能否将方方面面的乐观预期最终变成现实?

  迪士尼搭台,土地唱戏

  迪士尼项目尘埃落定的消息一出,股票立即涨停,房价立即翻半。“公园搭台,土地唱戏”,这也许才是上海市力推此项目的真正目标。通过迪士尼概念的炒作,将周边地块的价格抬高,上海市政府有望获取巨额的卖地收入,等于将迪士尼带动的区域未来收益一次性套现。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却不过是建园费用和必要的基础设施改善。

  根据媒体报道,建园费用大约244亿人民币,当然这只是静态估算,以目前的通胀形势,最终支出肯定不止此数。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不菲的投资。以香港迪士尼为例,港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与建园费用不相上下。若上海也如是,则总的投资成本将达到500亿人民币。

  这还是很保守的估算。项目获批的消息传出,立刻有专家出来打气,声称迪士尼将拉动上万亿人民币的GDP。按照专家们的一贯思维模式,这种预测不需要论证,需要的只是想象力。只要能造出声势,推动地价涨升,政府卖地收益落袋为安,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从经营城市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当然无可厚非。即使川沙镇的土地和房产价格被爆炒到天上,也不能怪政府,只能说投资者太不理性。只是,投资者随来随走,政府却不得不长相厮守。从已经投入使用的迪士尼乐园看,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乐观,尤其是巴黎和香港的迪士尼,早已变成当地政府的一大包袱。

  迪士尼成功,不等于投资者成功

  部分迪士尼乐园的不成功,既是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结果,也是迪士尼携强势品牌,精于商业计算的结果。

  迪士尼乐园本身是一种品牌延伸。米老鼠和唐老鸭最初都是卡通形象,将之发展成大型游乐园,是迪士尼出彩的地方,也是它能持久吸引小朋友的原因。1955年,全球首家迪士尼乐园于美国加州开业,自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品牌积累,并在30年后,凭借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强势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沃特・迪斯尼公司是跨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及旅游度假、影视娱乐和消费产品多项业务的大集团。迪士尼的成功,是品牌延伸与价值挖掘的典范。在主题公园业务方面,经过半个世纪的摸索,迪士尼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在全球开发运营了五个迪士尼乐园,包括在东京、巴黎和香港的三个美国之外的迪士尼乐园。上海正在筹建的是第六个。

  在品牌输出方面持高度谨慎和保守态度,是迪士尼乐园商业开发上的一大特点。迪士尼乐园规模宏大,投资高昂,庞大的沉没成本既非一般投资者所能承受,也非迪士尼公司自己能够单独承担。因此,只有在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财务投资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保证大客流量的情况下,迪士尼公司才会考虑建设新园。这也是经过长达50多年的发展,迪士尼乐园至今只有区区五个主题公园的原因。

  迪士尼的谨慎是有道理的。迟至1983年,迪士尼才在海外建立第一个主题乐园,即东京迪斯尼乐园,这是迪士尼海外推广的最成功范例了。东京迪士尼乐园开业后,获得日本民众的极大欢迎,收益显著,于2001年又建成了海上迪士尼。东京迪士尼97%的客源来自日本民众,这是它成功关键。

  而迪士尼在美国之外建立的另外两个迪士尼乐园却都处境不妙。巴黎迪士尼一直惨淡经营,1992年开业后一直亏损,熬到1995年才获得微利,之后又陷入亏损,直到2007年才又扭亏,还是只有微利。香港迪士尼经营状况也不理想,虽然几乎天天爆满,却仍然年年亏损。根据港府的乐观估计,要到2014年才能扭亏,不乐观的话,之后还得继续亏损。

  不过,投资者不赚钱,不等于迪士尼不赚钱。迪士尼虽然建园谨慎,但在商业谈判和价值挖掘方面,却是绝对的行家里手。以香港迪士尼为例,在总投资270亿港币中,港方实际出资达90%左右,股权却只占57%,而迪士尼公司只出一点点钱,却占股43%,坊间常戏称其为“不平等条约”。商业合作你情我愿,当然无所谓平等不平等,况且迪士尼公司的投入包含着大量无形资产,股权比例理应高于出资比例。但这样的投资安排却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当迪士尼乐园建成后,真正承担财务风险的是投资方,而不是迪士尼公司。此外,按照香港迪士尼的合作条款,港方虽然承担了大部分投资,回报却只有门票分成,园内巨大的卡通产品销售利益全归迪士尼公司所有。这是香港迪士尼天天爆满却仍然亏损的重要原因。香港政府虽然亏了,迪士尼公司却是旱涝保收。

  上海迪士尼的合约细节目前尚未披露,无法判定是否属于“不平等条约”。但从已透露出的信息看,很可能“拷贝”了香港模式。据称,上海迪士尼的三家中方投资者――上海陆家嘴、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南汇区地产有限公司――总共将持有上海迪士尼乐园57%的股份,其余的43%则为迪士尼公司所有。上海的合作条款很可能与香港差不多。

  不难预料,迪士尼的建设费用,将主要由中方承担。上述三家企业都是上海市属国企,融资自然也不成问题。然而,在签下慷慨的合约条款,并付出了巨额投资后,迪士尼乐园到底将成为上海会下金蛋的鹅,还是沉甸甸的财务包袱,起码目前看来,还在未定之数。

  客源从哪儿来?

  最大的悬念,也是主题公园最致命的问题,是客源。

  据一家网站进行的网上投票显示,半数以上网友表示不会去上海迪士尼乐园。这种随意性较强、问卷设计也不尽专业的调查当然不足为据,但起码说明,认定中国消费者对迪士尼乐园抱有足够的热情,以为开园后无须担心客流的想法至少是要打个问号的。

  除了美国本土,迪士尼公司从未在一个国家建设两家迪士尼乐园。原因不难理解,庞大的投资需要长期持续的庞大客流支持,这需要主题公园周边有大量密集的人口,也需要迪士尼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为大众认可,从而使其具有持久吸引力。东京迪士尼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而巴黎迪士尼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法国人对美国文化天然反感。

  从中国人学习美式英语的热情看,美国文化广受欢迎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上海及江浙一带人口密集,以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三地人口总数1.2亿,与日本人口数相当,足以支持迪士尼乐园的客流。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有的。迪士尼乐园属于高消费,仅仅拥有大量人口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足够富裕的人口。日本兴建迪士尼乐园时,不仅人均收入高,且收入分布较为平均,就是说,在日本人口中,能够负担迪士尼乐园消费水平的人很多。相反,中国的人均收入不仅相对较低,而且分布极不平均,能否为迪士尼乐园提供大量高消费客源尚存疑问。此其一。

  其二,中国拥有两家迪士尼乐园,彼此一定会形成竞争。广东省拥有数量最多的富裕人口,他们要去迪士尼游玩的话,首选当然是香港而不会是上海。香港迪士尼开园后,虽有自由行的支持,依然惨淡经营,现在又加进一个上海迪士尼,势必大大降低品牌垄断力和市场定价权,很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谁也吃不饱的窘境。

  其三,最大的变数,还在于消费口味的变化。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极大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极大改变了娱乐方式。今天的孩子们已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户外活动。主题公园当然有很多新奇玩意,但这些东西网络也能提供,而且更新奇更便宜,有些甚至免费。迪士尼乐园靠什么把孩子们从电脑前拉走呢?靠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吗?迪士尼公司连频道落地都没得到,现在的孩子还有多少知道沃特・迪士尼、喜欢看米老鼠唐老鸭的?失去了对孩子的吸引力,迪斯尼乐园前途堪忧。

  存在如此之多的变数,到2014年上海迪士尼开园之时,也许就是区域繁荣的终结之日。届时,即使迪士尼乐园门可罗雀,人们也不应感到惊奇。

  对任何资产价格的爆炒,结果一定是过度透支未来。当地政府已迫不及待地宣布,迪士尼乐园将每年带来3000万人流,而面积几乎相同的香港迪士尼开园4年的总客流才1000万。当对迪士尼的过高期望落空时,被套牢的将不仅是投资者,还将包括整个上海市。 ★(作者系经济学者)

    文章来源:新闻周刊

 
 热点图片
隆尧县强化品牌建
河南拟建百所品牌
波司登日均关19
生态农业创意市集
香奈代理权拆分?
传统品牌的微商新
三星LG高调推智
李宁从冠军台到无
 品牌新闻
· 安吉尔加强品牌信用建设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跃升 展硬核实力
· 48.26亿元!“赤壁青砖茶” 的公用品牌价值
· 南明区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成立
· 安化黑茶品牌建设再获肯定
· 五粮液深度参与“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为中
· 中信银行荣膺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第30强
· “2023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对标”榜单发布
· “咸阳茯茶”进入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
  财经新闻
· 汇美瞄准价值型电商布局品牌生态圈
· 苹果或独大 国产品牌逆袭
· 恒舞丝绸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民族品牌”
· 格力空调 让人们能够放心选择的品牌空调
· 建辉磁砖 中国建陶领军品牌
· 烟台农业品牌暨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召开
· 杨柳君:移动互联,品牌即情感
· 风靡中国的三大朗姆酒品牌
· 陈冠希遭合作代言品牌商炮轰
 焦点新闻
· 记者揭乞丐诈骗伎俩:瘸腿者走路利索 哑巴能
· 一架小型包机在巴基斯坦坠毁 所载20人全部遇
· 阿克苏加强动感地带品牌建设
· 工商质检介入调查,海南多家品牌车因“问题油
· “零距离”的品牌拓展与延伸
· 联通3G网试用未带热水货手机行情
· 百度进入最佳雇主前十名
· "高科技行业”成为金融危机下的最大灾区
· 四川旅游 有人吆喝少人问
 图片新闻
茅台一款新品上市
“葡瑟”品牌发布
汇源果汁“绿色
保障龙大品牌价值
  最新新闻
· 安吉尔加强品牌信用建设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跃升 展硬核实力
· 48.26亿元!“赤壁青砖茶” 的公用品牌价值
· 南明区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成立
· 安化黑茶品牌建设再获肯定
· 五粮液深度参与“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为中
· 中信银行荣膺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第30强
· “2023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对标”榜单发布
· “咸阳茯茶”进入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
 社会新闻
· 6岁女孩小区内险被拐 机智走向保安免去一劫
· 河南洛阳5名村民盗挖古墓 3人墓室内窒息身亡
· 女子好心让朋友住宿险遭强奸 嫌犯获刑2年4个
· 12岁女孩被表姐拐卖13年 5次介绍给不同男子
· 参加葬礼收到喜丧寿碗:不收难堪收了难受
· 武汉42岁大叔考回母校再当大一新生
· 台男子迷奸CCTV男模大赛亚军致其死亡 被判18
· 女孩答应与“剩男”结婚骗走6万元彩礼
· 百岁老人千里独行探视被拘孙子遭拒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京ICP备13012932号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总后勤部63号院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86-10-17316075069 13911296748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8-2025 BrandJS.com Inc 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