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苗爱军
郑州市儿童医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儿科医院,不仅承担了郑州地区儿童的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还担负了全省危重儿童的救治任务。医院外地患儿的数量已占全院门诊量的50%以上,危重病人中郑州市区以外患儿占80%以上。尤其在我国突发的“儿童手足口病”、“问题奶粉”和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
【跃升】
持续创新,变中求胜磨利剑
还未采访郑州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崇臣之前,对其早有所闻,有人说他在医院管理方面很有一套,有人说他是专家型领导。向医院工作人员了解周崇臣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则说,我们院长睿智博学、喜欢读书。
支离的信息,根本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印象来。
初见周崇臣,他平易近人的笑容、睿智的眼神,以及极为活跃的思维能力,让人知道所谓风范,其实就是在不显山不露水间倏然展现。
郑州市儿童医院在很多人心目中一直是儿童疾病诊疗的“龙头老大”,无论谁做“掌门人”,即便“吃老本”,一定时期内也不会动摇其在全省儿科诊疗领域的龙头地位。但是一年来儿童医院的变化有目共睹。
采访从医院的改变谈起。“要发展就要围绕‘变’字做文章。”周崇臣说,变则通,不变则滞,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自上任之初,周崇臣就瞄准了直接制约医院持续发展,或者说决定医院兴衰的人才梯队建设、新建诊疗中心建设以及规范门急诊流程等。
这一策略的产生,绝不是一时兴趣所致。郑州市儿童医院在儿童疾病的诊治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每天门诊量巨大,据统计,每天前来医院就诊的患儿,有50%以上都是来自郑州6县6区外的各市地。
但基于历史原因,占地面积只有19.65亩的医院空间狭小,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医院不得不外租了2万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医院部分科室的住院部,虽然暂时缓解了儿童就医困难问题,但是门诊人数多,就诊等待时间长以及就诊时寻找诊室不方便等因素依旧是制约医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改善环境,改造、调整医疗用房,优化流程,并从最基本的引导就诊流程开始,安排专门导医指点诊区(诊室)等的方位、线路,并采取导医流动服务的方式,主动为家长提供就诊便利;在门诊、住院大厅设置了住院管理处,方便新农合直补报销等;还增加急救车辆,以满足郑州市区以外急救病人转运工作;针对寒暑假、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医院实行弹性工作制,开设晨间、午间、夜间门诊,专家24小时轮流值班,为患儿就诊提供便利”。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先后开展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因病施治”等多种专项治理活动,每周进行督导、通报、讲评。通过一系列的求变措施,改善了环境、优化了流程、挖掘了潜力、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门诊量也得到跃升。
周崇臣告诉记者,仅2010年上半年,医院门诊诊疗人次同比上升了44%,手术例数同比上升13%,病床周转次数同比上升15%。
【领跑】 诊疗升级,筑牢先锋堡垒
对新生事物的发展给予不拘形式的大力支持,有时需要很大的勇气、责任感和事业心来支撑。
周崇臣说,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呼唤国家级、大师型的创新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像恐龙一样消失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那是因为失去了内在的活力与生机。如何让儿童医院薪传火旺,筑起一座‘凤凰台’,就需要决策者有全球化目光,以人为本,热切拥抱这个人才大竞争、大流动的时代”。
周崇臣率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凝聚发展共识,咬定人才、学科发展的青山不放松,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良策。
经过努力,目前,医院建立了一所(儿科研究所)、两站(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室(郑州市变态反应实验室、儿科血液病实验室)、三基地(新乡医学院研究生培育基地、郑州市康复培训基地、早产儿高危儿干预基地)和六大专科建设体系,为学科发展插上了翅膀。
医院每年选派近200名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参加国际、国内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选派100多名中层干部去新加坡培训,拓宽视野,扩大眼界,促进管理水平的跃升。
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举办学术活动,传授精湛医技。
同时注重继续教育,鼓励医护人员提高学历档次,2009年,医院有在读博士2人、硕士25人、在读本科生128人,13人在国家级学会任职,31人任省级学会委员职务,7人任主委、副主委,7人担任市级学会主委、14人任副主委,对人才储备、新技术开展、医疗水平提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为强化专科建设、培育优势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医院的“仙”就是名医和人才,而有了人才,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诊疗技术难题突破也就迎刃而解。“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术”、“小儿腹腔镜的应用”、“联体婴儿分离术”、“经肛门脱出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小儿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小儿脑瘫超早期诊疗”、“缺氧缺血脑病的早期干预治疗”以及“一次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气管异物钳取术”等技术均填补了省内空白。“我们院的儿童康复中心医疗水平、规模居全国榜首、世界领先;危重症专业创规模、救治例数、呼吸机使用时间全国第一;耳鼻喉气管异物取出例数全国第一;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术填补国内空白”。
周崇臣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医疗需求。而这种需求,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品牌】 大医仁术,铸就魅力名院
“我始终认为,品牌意识、品牌效应是检验一家大型医院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周崇臣这样说道。“便民惠民医疗工程”一直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邮寄检查结果以及系列公益活动和救助活动。“医护人员每年都会捐资,相继开展了‘为特困家庭住院患儿爱心捐助’、‘为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子女送健康’、‘为红十字爱心工程募捐’、‘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等多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
周崇臣介绍,仅2010年上半年,医院就先后资助贫困矮小儿童10万元,资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万元,救助弃婴花费30多万元,减免商丘联体婴儿、温县五胞胎等相关治疗费用,共惠及儿童200余名,系列救助服务金额达到169万元。
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还从病人利益出发,将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45种病种列为单病种费用控制范围,实行了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的互认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降低病人经济负担。
此外,每年的“爱耳日”、“哮喘日”、“六一”儿童节,医院都会举行大型免费义诊活动。针对不同季节的高发病,每月都派医护人员到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送药、义诊。积极参与“送医到社区”、“健康大课堂”等,这些惠民、利民的举措,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医院的品牌效应。
【跨越】 乘势而上,熔铸大医风范
“把医院建设成为省内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现代化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是我们的五年发展目标。”周崇臣温润的声音中透着强者的铿锵。
周崇臣说,郑州市儿童医院(东区)项目已于2009年4月3日获郑州市政府批准,并被列为郑州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重点项目。“项目地点位于龙湖外环东路33号,临农业东路、东风东路、祭城路,一面临河,医院占地总面积300亩,设计1000张床位。是目前亚洲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医院”。
是的,智慧与勇气的结合,必将开拓出前进的全新航程。这是新形势下面对挑战做出的一种战略回应!是一种决定未来的全面整体推进!
周崇臣说,医院跨越式发展刚刚起步,前方的路还很长很长。机遇与挑战同在。以什么样的总体发展规划来与国际接轨、医院新的诊疗体系如何构建、如何继续提升服务等问题,都是众所关注的。而这些,周崇臣显然早已成竹在胸!
【共赢】 借媒体之力,打造共赢价值链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比如医院更新了先进的设备、在诊疗领域有了新的突破等,这些惠及百姓的医疗变化如何让大众所知,如何被所需求的患者知晓,这就需要媒体的宣传”。
周崇臣说,媒体与医院的关系是相识、相知、合作共赢,媒体可以将医院的新技术和特色服务及时告知千家万户;甚至工作中存在的一点不足,都能够及时得到新闻界朋友的善意提醒,对工作是一种促进。这种合作共赢,是医院成长与进步的阶梯,也是报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共赢。“东方今报与全省的媒体朋友共同见证着郑州市儿童医院成长的每一个步伐。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关心和支持儿童医院的发展,针对一些门诊接到的突发、少见病例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报道”。
周崇臣的笑容依旧温和,眼神却异常坚毅。“衷心希望东方今报办得好、办出特色,成为同行的翘楚,受市民和读者的喜爱。也希望在今后继续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多赢”。
■ 后记
“在这个世界上,如恐龙般消逝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正是出于强烈的危机意识,周崇臣面对固有的世俗观念,在细微之处,发现管理与服务的漏洞,激活了儿童诊疗龙头 “老大”的内在活力,与时俱进,走在了前头!
“几代人不懈奋斗换来今天郑州市儿童医院的变化。过三五年再看儿童医院,那时,我们提出的“建设省内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现代化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将不再是一句口号,那将变成一幅真实的动人画卷。”采访结束,周崇臣充满自信和力量的话响彻耳边。
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