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城乡建委 重庆日报 主办   抓建设 重民生 城乡面貌大改观   远郊区县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系列报道   TONGLIANG   21世纪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   这种竞争不仅是政策、资源的比拼,更是城市功能、城市魅力和城市吸引力的角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下,铜梁县在启动大规模“造城运动”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随着城区版图的不断扩张,图书馆、人民公园、影剧院等“家当”的纷纷“落户”,铜梁越发“出落”成一座大气、宜居的品牌城市。   统一认识 形成合力   从“抽一支烟的时间,就可横穿县城”的小县城,到20平方公里、25万人口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城市建设如今已然成为铜梁县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铜梁县以打造主城功能拓展区、创造优美宜居环境为目标,努力做大城市容量,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铜梁有关领导表示,这其中,市委、市政府设立的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事实上,铜梁提出对城市“提质升级”始于2007年。但随着城市不断拓展,城市建设不断铺开,资金短缺一度成为了制约该县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由此产生的,则是观念上的不统一。   “比如讨论修建广场、公园等,总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在财政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搞这些建设值不值?”铜梁县一部门负责人回忆说。县委、县政府通过耐心解释城市投入与产出的辩证关系,从而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支持。   2008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远郊区县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区县“几大件”及基础设施建设。“对铜梁来说,这一‘民生工程’的第一个效应便是转变了观念,理清了认识。”铜梁县有关领导表示。   将公共资源用于民生,通过提升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来带动整个铜梁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观念,迅速成为了铜梁城市建设的内核。   解民所盼 百姓受益   迎宾路南侧,一幢形似莲花的建筑显露出优美轮廓……这是铜梁城市建设的“重头戏”之一———铜梁县图书馆,2008年的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铜梁县居民陈晓婉上下班时,总会习惯性地向此地“打望”。本月内,图书馆将盛装亮相,她想好了,开放那天,一定要带儿子来看看。   事实上,陈晓婉对图书馆的关注颇有“私心”,因为这是她一手选出来的项目。   时间退回到2008年初,铜梁县当地媒体上反复发布着这样的消息:该县需要添置“大件设施”,并公布了相关项目方案,请市民投票。   陈晓婉毫不犹豫地为图书馆投上了一票———9岁的儿子很喜欢看书,但老旧的图书馆不仅藏书少,而且条件差,“希望新建一所功能完备的图书馆,为孩子成长提供好环境。”她没有想到,自己的祈愿会在两年间变成事实。   据悉,铜梁县图书馆以独特的花瓣造型、优雅的曲线为标志,并根据地形地貌依山而建,从空中俯瞰,金龙腾飞的架势清晰可见。4层高的图书馆主楼外形由4个层次分明的“花瓣”构成,“花瓣”内,阅览室、藏书室等一应俱全。室内阅览大厅共设阅读座位500个,4间电子阅览室共设座位100个,可有效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受益!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确定专项资金项目时,铜梁县经过了广泛的民意调查和科学的求实论证,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领域,从而真正实现所建项目合民意、重民本、得民心。   家住铜梁县金龙大道的潘强也参与了专项资金项目的投票,他的第一选择是“迁建铜梁巴川中学”。他的女儿在铜梁巴川中学读书,这所声名远播的学校虽是铜梁教育的一张名片,但因为修建在一座狭窄山坡上,不仅校舍拥挤,设施简陋,而且偏离城区,十分不便。   而今,在新修的图书馆旁边,全新的铜梁巴川中学已经投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分布在中心操场四周,绿影婆娑中,学子们在这座生态型新校园里,体味学习的快乐。   全民健身中心的开放引领了一股“关爱健康、全民建设”的热潮,为广大铜梁市民提供了一个高品质、全免费的运动场所。该中心占地2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锻炼,拥有10个健身项目,其中包括54张乒乓球桌、12个塑胶篮球场、2个网球场和4个羽毛球场,还设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桥牌等棋牌室,并配备其他休闲锻炼器材,是我市目前区县中最大的免费健身场地,正在申报“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几大件’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不断完善我县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实属利民之举、惠民之策。”中共铜梁县委书记魏寿明说。   据了解,2008年至今,铜梁县利用市级专项资金,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点项目,使之真正成为了一项“民生工程”。   2008年实施了人民公园一期、图书馆、巴川中学迁建工程;2009年启动了玉泉公园、部分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及铜梁影剧院的建设;今年,利用市里的3000万元专项资金,铜梁将继续推进影剧院建设。这些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突显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四大改善:一是极大改善了城市形象,推动了“五个铜梁”建设;二是极大改善和提高了该县的知名度,外来旅游、投资考察人员明显增多;三是极大改善了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认知,市民幸福指数明显上升;四是极大改善了乡镇医疗状况,有效解决了乡镇居民就医难的问题。   撬动投入 吸引投资   事实上,对这些项目的建设,专项资金起到了重大的引导作用。   专项资金犹如杠杆,撬动了铜梁县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从而推动了整个铜梁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铜梁县人民政府县长唐川表示,“这笔资金投入使用后,其带动的投资效应远远不止2500万元或者3000万元,而是拉动了铜梁县高于专项资金5倍乃至10倍的配套投资,资金使用率得到放大。”   以图书馆为例,占地近60亩的图书馆工程,除了专项资金补助部分外,其余均是县里的配套资金投入。   由于这些公益设施的建设,周边土地成倍数增值。相关部门的数据称,仅人民公园、图书馆、巴川中学迁建项目的建设,就带动周边土地增值约10亿元,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城市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和发展空间。   环境不仅是一个生态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将城市环境与一方经济结合起来,增强城市竞争力,增强集聚吸纳能力,自然会产生拉动效应,吸引更多投资。近年来,韩国及东部沿海等一大批国内外客商来铜梁投资兴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07年的101家上升到现在的291家,足以证明铜梁的“形象账”引来了“金凤凰”。   超前规划 精心布局   除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铜梁而言,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一个更隐性的效益,便是转变了铜梁人的理念。   “正是这些专项资金项目的启动,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建设的方向。因为老百姓欢迎这些项目,我们找到了改善民生的切入点。”相关县领导说。   据介绍,在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同时,利用其拉动效应,铜梁县积极推进了大量的配套项目建设,如全民健身中心、淮远古韵步行街、青少年活动中心、游泳馆等。   在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上,铜梁也将宜居、民生作为了关键词。   据铜梁县副县长段飞介绍,目前,铜梁提出了“大规划、大商业、大住宅”的总体规划理念,布局了1000亩城市客厅、1000亩文化艺术中心、1000亩淮远商贸区。将城市规划建设由近期利益向长远利益转变,注重“人文关怀、历史文化传承、城市个性构建”,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至2012年,该县将建成10个城市公园、10条健身步道、10大城市大件;按照“500米福利”的思路,未来3年,铜梁人可以推窗见绿,出户500米内即可抵达一个公园、广场或小游园。   人民公园   影剧院效果图   玉泉公园   城区免费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