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张欣之走,是受北汽发展自主品牌资金之限,那则是其人生的悲剧,因为同样的不幸已降临过其之前所在的南汽。
2005年,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MG罗孚的全套研发、制造、检测设备、MG品牌,以及4个系列车型产品技术完整的知识产权等。在当时,包括谢卫列等媒体人士,都将张欣视为此次收购的操盘手,赞赏声络绎不绝。可惜好景不长,自从南汽收购MG罗浮后,财务负担愈演愈烈。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5年,南汽亏损3.8亿元;2006年,除了依维柯项目有所盈利以外,其它项目都在亏损。就在上南合作之前的2007年南汽前10月,南汽利润下滑了六成以上。
透支的财务,终究压垮了南汽,于2007年底,南汽被上汽收购。次年,张欣加盟北汽,同样挑起了北汽自主项目的大梁。
幸运的是,张欣的自主之梦,又得到了一次延续。不幸的是,自从北汽以2亿美金收购了萨博的3个整车平台、2个发动机和2个变速箱(系列)技术等知识产权,以及在接着整合过程的大量货币支出,北汽自主资金之困日渐凸显。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由于资金紧张,从2011年1月以来,北汽自主品牌项目已经延期,只有等到北汽顺利上市,才能彻底缓解这些资金瓶颈,2010年成立北汽股份,目的正是为了早日上市。
问题是,不仅北汽上市之日遥遥无期,而且最赚钱的北京现代、福田汽车等核心资产都难以注入上市企业。可以说,北汽上市筹资之路,至少目前不太顺畅。
听说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极力挽留张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主资金越来越紧张的北汽,又能拿什么挽留人家?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来去去本无定-全球品牌网-所。况且张欣在自主之路上,已被伤害过一次,早点辞职,哪怕是为了摆脱心理阴影,也是情有可原。企业对于并购,则应当谨小慎微,尤其是那些迫使自己拿出全部家当去豪赌的收购,更应当慎之又慎。在目前国内外车市,鲜有成功案例,从上汽收购双龙,到戴姆勒整合克莱斯勒等,都以失败告终。但在国内,从南汽到北汽,一场场豪赌式的对外收购或并购,却是络绎不绝。
张欣之走,暴露的不仅是北汽“自主资金”之困,更是我们汽车产业的“自主游戏”之困。就像稍微有点钱了,都想去澳门赌一场。个人赌博输了,倾家荡产,祸及家人。但车企豪购输了,不仅危及职工利益,而且损害国家利益。
面对一幕幕拿职工利益和国家利益当赌注的豪赌行为,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反思,更是问责。南汽亏损,该问责谁?如日后的北汽自主也大规模亏损,又该问责谁? 作者:周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