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爆了食客们探寻各地美食的欲望,也引起了A股投资者们寻找“吃喝”概念股的冲动。他们把“吃喝”当成了时下最热的“淘金”概念,寻找自己眼中的A股“食谱”。
股神巴菲特曾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直白地表示:哪里有嘴巴,我们就把钱投向哪里。的确,从超长期来讲,能够穿越周期、抵抗恶劣通货膨胀的,是那些基于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消费:食品。
但问题是,吃虽然很重要,但这些涉及吃喝的“吃货”上市公司是否都是“美食”?
为此,《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Wind资讯,在A股市场中寻找“最美味”(盈利高)的“吃货”公司、“最营养”(赚钱能力强)的“吃货”公司,以及“消化不良”(风险较大、盈利能力较弱)的“吃货”公司。
“最美味”公司的核心指标是净利润;“最营养”公司的指标为销售净利率;“消化不良”公司则是以净利润亏损为核心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筛选过程中,我们排除了这样一些增长模式的公司:非经常性收益带来的虚浮增长,比如一年只获得一次财政补贴的公司虽然看起来盈利能力很强,但实在是不让人放心。还有那些基本面孱弱或者弱势扭亏,偶然性极强增长的公司。
酒类公司最抢眼
《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显示,A股共有涉及“嘴巴”的上市公司111家,其中酒类企业31家,主食肉类25家,连锁饭店4家,休闲保健6家,饮品12家,副食调料23家,水产9家,其他1家。
传统美食个股的强势,离不开业绩支撑。从一季度业绩看,在111家食品和餐饮行业上市公司中,五粮液、贵州茅台、洋河股份、泸州老窖4家酒类企业分别以31.7亿、31.3亿、22.1亿、13.7亿的净利润居首。新希望、张裕、山西汾酒、青岛啤酒、伊利股份、古井贡酒分列第5到10位。
《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万得资讯统计,一季度净利润率排名前10的公司分别为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汤臣倍健、洋河股份、百润股份、华资实业、张裕A、水井坊、雏鹰农牧。其中,除贵州茅台的净利润率超过50%外,有7家企业超过30%,两家达到20%以上。
从一季度销售毛利率来看,贵州茅台(92.0%)、水井坊(80.53%)和酒鬼酒(78.1%)三家酒类公司的毛利率位列前三,销售毛利率均超过50%。
乳制品公司居中,皇氏乳业、光明乳业、伊利股份和三元股份平均毛利率为30.56%。罐头、肉制品的销售毛利率垫底,上海梅林(15.74%)、得利斯(14.76%)和双汇发展(7.94%)的毛利率均未超过20%。此外,金字火腿在肉制品中毛利率最高,达到45.77%。
以最能反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情况的营业利润看,2012年一季度整体行业保持10%以上增长的仅有餐饮旅游、食品饮料、信息服务、家电、金融、公用事业六个行业。
在众多行业中,食品饮料的净利润增幅排名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