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4月27日网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招聘单位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对教育部的这项规定,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对此规定,“211”“985”高校的学生和非“211”“985”高校的学生反应迥异。
王志是兰州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在采访中他表示,“这个规定肯定会给‘211’‘985’学校的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对我们是不利的,竞争的对手越来越多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冯嘉佑表达了相反的观点,“这个规定能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环境,能让我们有机会和‘211’‘985’学校的学生一起竞争,而不是用‘211’‘985’这样的限制条件把我们拒之门外。”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是“211”“985”高校的兰州大学采访时,大多数学生对教育部的这个规定要么是没有关注,要么就是认为这个规定不合理,很多人认为就业门槛不等于就业歧视。但是在非“211”“985”的高校采访时,大多数学生对教育部的规定还是很欢迎的,虽然他们也怀疑这种规定能不能起到作用。
在经济学上有个“局内人和局外人”的理论,局内人作为既得利益者总是希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防止自己的利益被稀释,他们总是拒绝或是最小限度允许局外人的进入。而局外人则希望能和局内人一样分享利益,想拼命挤进局内。局内人局外人效应也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却不想出去。但是城的面积是有限的,在城内的人会尽一切可能阻止城外的人进来和自己分享生活的空间。
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过年回家坐火车,在没有挤上火车之前我们拼命向车上挤,不管车上有多少人;但是一旦挤上火车之后,我们就希望不要有人再往车上挤了。用人单位招聘设定的“211、985”高校其实就好比造了一座城墙,这堵墙把“211”“985”的高校的学生围在了城内,而把非“211”“985”学校的学生堵在了城外。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却不太愿意。
中国目前的改革其实就是要拆除人造的一座座围墙,废止一系列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各种规章制度,让所有人能平等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为局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