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2月12日网讯】他有办公室,却只在中午休息时分进去喝杯水,多半时间他就在居民家和社区里“转悠”,1.5万居民中的大多数人都认识他,见到他总会亲切地喊一声“老朱!”他就是建邺区国泰民安社区主任朱华福,他管的事不大,却很多,哪家的下水道堵上,邻里闹矛盾,孤寡老人没人问……居民有困难,一个电话,不管是什么时候,哪怕是双休日,朱华福都会立即赶来。
双休日跑居民家成了多年习惯
上个双休日,早晨8:00刚过,记者与朱华福约好,陪他一起走家串户。双休日跑居民家,是老朱十多年社区工作的老习惯。见到朱主任时,他正在为小区停车位的事与物业协商。“这是老小区,没有预留车库,居民买车的却越来越多,经常为此闹得不愉快。”朱华福就想把能利用的地方腾出来停车,并加强管理不妨碍居民正常出行。
协商完车位事后,他告诉记者自己要去5户居民家处理事情,记者提出陪他一起上门,朱华福说,那可能要整整一个上午。记者随他来到如安村18幢66岁的夏先生家,老人9月份遭遇交通事故,成了植物人,至今还躺在医院。朱华福说:肇事一方姓刘,家庭不很富裕,两家一直没有达成赔偿协议,眼下夏家就快支付不起医疗费了。朱华福最近连续在两家做工作,一面对夏家讲,后面的医疗费会让刘家压得抬不起头来,尽量少要点;一面又告诉刘家,应尽快尽力赔偿夏家损失。
对此,刘家很快决定卖掉儿子的婚房还款,朱华福就是赶到夏家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的。但因为事先没有预约,夏家没人,打电话也没人接,扑了空的朱华福并不着急,而是继续赶着去下一户。
解决难事的能手>>>
为居民解难事他从来都不厌其烦
第二家是国泰民安一户特殊的居民,夫妇俩都是盲人。在男主人王成满心中,朱华福就是他们的双眼。上星期,起床后想出家门的王成满突然发现门锁坏了,人出不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朱。果然,一个电话过去,朱华福就答应帮他联系锁匠,并把锁钱付了。
王成满摸着床头的电话告诉记者:“我们一有困难就找朱主任,像下水道堵了,电脑坏了,只要一个电话打给他,他从不厌烦,总能及时解决我们的难题。有一次晒在阳台的床垫被风吹跑了,也是请朱主任找回来的。”
王成满家庭不富裕,朱华福帮他们解决了孩子上学的费用,朱华福不仅是社区主任,也是他们家的依赖,是他们夫妻的双眼。
午饭过后,走在国泰民安社区里,记者遇到几位打太极拳的居民,看见朱华福走过,没有人不大声和他打招呼。“朱主任住在江宁,但我每天早上7点多就能看见他了,每天一早他都会在小区转,一圈转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居民胡女士告诉记者,朱主任转的同时是搜集民意呢。像小区通上天然气,就是朱主任“转”出来的结果。
很多老人家里使用罐装煤气,换气时十分痛苦,朱华福多次与港华燃气公司协商奔走,半年后社区通上了天然气。居民老马家有天突然起火,碰巧老朱就在附近转悠,他立即跑进马家的厨房救火,火苗扑灭后,他身上全湿了。
化解矛盾的高手>>>
调解居民矛盾他常常敢于创新
调解居民家庭矛盾,是社区里最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朱华福也能把这样的事干出特色和创造性。
孤寡老人柴维惠以前吃低保,生病住院全靠社区照顾。老朱与老人外地两侄女商量,把她在社区住房的使用权卖掉,所得收入供老人入住养老院。卖房款存折放在老人外地侄女的手上,需要用时老人嘱咐朱主任问她侄女要,存折的密码由社区一位社工掌控。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书面文字的君子协议,让柴维惠老人安然度过7年。老人最终平静地在养老院去世,老朱像儿子一样,为她跨火盆、披麻戴孝办丧事,最后剩下的钱正好够老人侄女在外地帮她买一个墓穴。而老朱自己父亲去世时,因为忙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家人批评他,他憨厚地说:柴老是孤寡,我有几个兄弟姐妹啊!
居民刘老汉有8个儿女,老人患了老年痴呆后,没一个儿女尽责照顾。朱华福看不下去,召集8个儿女到社区开家庭会议,详细听取各自不尽责任的“理由”。最后在他的协商下,小女儿为老汉尽孝送终,老人的房产也归她。
残疾低保户吴某,在找到保安的工作后主动退保,老朱感动不已,要宣传吴某传递的正能量。他召集了社区一些低保对象,有正在闹低保的,有经济条件改善而不主动退保的,结果,大家听取了吴某的演讲后,有几户悄悄找到老朱要求按政策规定退保。
没有办公室的主任、孤寡老人的儿子、社区大家庭的主心骨……朱华福是社区里难得的男主任,他不仅让需要帮助的居民信服,也让少数胡搅蛮缠的人“抖豁”,个别吃着低保养着狗的人,他上门劝说,根据政策,要么退保要么把狗交给别人养。因他言之有理且不畏惧,该居民照办了,对朱华福却更加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