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地质公园附近的居民向扬子晚报记者报料称,在方山地质公园西侧的半山腰上有一家私人会所,占地近百亩。居民称,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可是周围却用铁丝网拉起,只能通过正门口的电动门才能进入。这家私人会所白天不开放,晚上才开门,而且一般市民根本无法进入消费,专门对会员开放。(扬子晚报2014年6月28日 )
经过记者实地调查,该处所在应该确是会所无疑 ,因为其特征符合会所标志。从山下到山上一共有三道岗,都有保安把守。想要进文心院必须要同时持有两件“法宝”:一是文心院的名片。二是要能报得出老板的名字。当然,在这里想吃什么都能吃到,鲍鱼海参不在话下。
对于会所,中国普通民众见识不多,其实会所并不神秘。在十七世纪的欧洲,世界上第一家会员制俱乐部诞生在英国的一个咖啡馆里。由于参与者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于是决定组成一种联盟,事实上这就是私人会所诞生的最初。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这种俱乐部为相同社会阶层的人士提供了一种私密性的社交环境大受欢迎并逐渐流行开来,发展到今天的全球俱乐部景象时,会所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和相同社会阶层人士的聚会、休闲场所,而“会所”的会员身份,也演变成财富的象征与身份标签。
而在中国,私人会所首先盛行于我国发达城市,那里就是有钱人的娱乐场所,集休闲娱乐、商务聚会、文化交流、健身美容、餐饮服务等,一年的会费几十万,有的多至上百万。
其实不是会所不能办,你办会所可以,只要你各项手续齐全又合法经营,民众根本没必要大惊小怪,但经营者要遵纪守法,不能将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变为私人会所,更不能违法设立、经营、侵占群众利益。
当然,更关键的是,私人会所不能沦为党员领导干部,吃喝玩乐、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场所。近年来,中国“会所中的歪风”严重影响党风政风,一些党员干部自以为聪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媒体披露,一些地方为应对八项规定:变地点、变标准、变名目、变包装,比如堂而皇之去酒楼食肆消费少了,低调私密的私人会所生意变好了,还有的将单位食堂变成吃喝“避风港”,此外,“矿泉水瓶装茅台”、“‘红塔山’盒里藏‘熊猫’”、“农家乐里洗桑拿”也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去年年底,中央纪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遵照中央指示,就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提出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执纪,盯住党员领导干部,严肃查处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等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及时通报曝光,形成威慑。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中要作出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对于江宁曝光的会所有关部门需追问,南京江宁的“文心院”会所,建在江宁区方山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是公共资源吗?如果是,是哪级机构批准该会所建在此处的?又是谁同意的?来此消费者,有无党员干部?这两点是关键所在,需查清,不能模糊。
欢迎与brandjs(中国品牌建设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黄国胜:籍贯江苏,生于70年代,从事多年新闻工作,写过内参,做过记者,当过编辑,近年来尤喜时评,几年来,写了一些让自己并不满意的拙作,文章多发表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法治网、红网、华声在线等,这些都将成为自己永远前行的基石! 联系邮箱:hgs0318@163.com。 (与我联系时,请说明您是在“中国品牌建设网”看到这篇文章的。)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品牌建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