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中国水电迎来百年纪念日之际,装机容量达到世界最大规模的2亿千瓦。而这一里程碑,将成为中国水电未来十年大发展的新起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与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时透露,为了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15% 的目标,水电将承担9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3亿千瓦。
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将有1亿千瓦水电投建,据悉1千瓦水电装机的造价为8000-10000元,以此估计未来5年水电建设或将带动1万亿的投资。
张国宝还透露,针对公众关心的水电环保、移民以及水电价格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改进。他说:“虽然水电要大发展,但还是会更严格审批项目,环评必不可少。”以下为对话实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与新浪财经独家对话。
现状:水电装机达2亿千瓦,百年发展与国运相关
新浪财经:8月25日举行中国水电装机满2亿千瓦的仪式,2亿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张国宝:这个数量表明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水电站了,也反映了中国水电建设的速度。解放的时候,(只有)36万千瓦,现在是2亿,数字背后是多少人做出的奉献。
建国60年来,在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吸收了别的国家一些先进的制造和管理经验,我们国家的成长特别快。
在水力发电领域,我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是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重大竞争招标活动中,很多都是中国中的,比如说印度、印度尼西亚。目前中国国内几乎很少有别的国家生产的火力发电厂,不是我们设置了门槛,是他们不来,他们的性价比没办法跟中国企业竞争。
新浪财经:国宝主任,水电迎来100周年,1910年第一座水电站建立是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那是洋务运动时期。建国前,日本人在东北建了一些。水电站快速发展是在建国后,您如何评价水电百年发展和国运的关系?
张国宝:这和国运是密切相关!
1910年的时候,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有识分子在思考这些问题。当时云南铁路发展需要电,就通过云南民间资本集资修了石龙坝水电站。第二个水电站,在腾冲市滴水河,1912年云南民间资本为了搞纺织修的。这两个水电站都是用西门子的(设备),当时的容量都很小。
现在中国水电装机到了2亿千瓦,从买别人的设备,到中国自己会做设备,从自己会做简单的设备到现在会做非常复杂的设备、世界顶尖的设备,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三峡70万千瓦水电机组,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过去我们不会做,都是买人家的。后来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不仅能做了,还能走到国际上去。像苏丹麦洛维大坝、马来西亚一个电站,都是中国人做的。世界水电建设基地上,大体都能看到中国建设者的身影,大多数设备都由中国提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地位:节能减排担大任,一次能源中占比将达9%
新浪财经: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我国做出了两项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占到15%。作为中国能源的大总管,对这样两个目标,您会不会觉得压力特别大?
张国宝:温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讲我们这是自主的行为,不管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能够达成一致,我们都会主动地去达到这个目标。压力是有的,真正深入(分析),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因为中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按装机容量来算,78%是火电,按照电量来算,是83%是火电。尽管水力装机容量去年达到了1.9亿,今年已经突破2亿,但是在整个能源当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
新浪财经: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15%的目标当中,我们看到水电要占到9%,也就是说占到五分之三的比例,为什么要让水电占这么大的比例?
张国宝:这15%的非化石能源当中主要是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加上其它比较小的,像生物质能、潮汐能等等,水电要成主要角色。
我们算过一笔帐,2000万千瓦的核电,相当于一次能源的1%,现在整个核电才91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假如我们能搞到七八千万千瓦,核电在一次能源当中的比例也不到4个百分点,还有11个百分点,需要由其他的非化石能源来完成。
其他的非化石能源大家能够想到是风电、太阳能。太阳能和风电发展很快,但是发电小时少,风力一年发电三千小时就算好的,两千多的也很多,几乎是核电有效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很大一片,转换率好的也不到20%。
15个百分点中,假如核电能占四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占一、两个百分点,起码还要有9%要靠水电。
张国宝回应水电发展三大疑团
释疑之环保: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水电站诱发地震
新浪财经:环保和移民的问题,是普通大众在看水电问题的时候,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国宝主任,您认为大众对水电有没有误会或者偏见?有没有放大环保和移民权益的问题,以至于阻碍水电的发展?
张国宝:总体来看,媒体的监督和报道是有利于水电健康发展,大家对环境保护以及移民群众权益的重视,对水电建设起到了监督和优化方案的作用。
但是我也坦率地讲,有一些报道,包括一些非政府组织对水电可能带来的危害(的阐述),确实也有放大的层面,这值得商榷。网友可能要批判我,我是比较坦率。
比如有说法称“水电排出来的温室气体比搞火电站还要大”,开始我也不大理解,就请教。(原来是)因为淹没掉的树,可能在土壤里面散发出甲烷气,它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我也请教过很多水电专家,这种情况是有。但如果大家静下心来做一个科学计算,和建一个火电站,30年都天天烧煤来比,排放还是要少得多。
下游捕不到鱼了,说就是因为上游建了水电站。干旱,下游的水不够了,也说是由于修水电站造成的。有些可能有影响,有些未必就一定是,今年可能正好碰到旱情水少了。
是不是都是水电站的原因呢?还是要通过科学来分析,该是就是,不该是的,也不要都扣在水电站的头上。
再比如说汶川地震,我一直在现场,当时说紫坪铺有危险,争论很激烈,整个岷江流域有一串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水电站,说都有危险。实际上,在汶川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情况下,没有一个大坝溃坝,包括紫坪铺也没有溃坝。这个已经证明了,水电设计技术实际上已经能够抗很强的地震了。在汶川地震当中虽然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险情,但是没有一个水电站是因为垮坝给下游造成影响。
新浪财经:正如刚才您所说的一样,来自民间有很多这样的揣测,可能不具有科学的依据,但是民间有这样的担心。比如您刚才提到的大旱,很多人说:“是不是跟水电的过度开发有关系?”包括汶川地震,我看到有一些民间的猜测说:“是不是跟三峡大坝的巨量水负荷影响了地球自转、改变地质结构有关?”
张国宝:这些报道我都注意到,我也思考过这些问题。所有这些东西,充其量只是一种假设,是不是都得到科学的验证?好像没有。
包括汶川地震以后,我们也非常重视,水电站能不能在这个地方继续修下去?我们又让地震局派专家重新对这些水电站做过一次复核。得到地震专家的同意以后我们才重新恢复水电站的发电。
新浪财经:外界质疑建水库会不会诱发地震的问题?
张国宝:我看到有好多这样的报道,关于修水库会不会引起地震,这个问题科学界也做了很多认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认为由于建水库必然会引发地震,但这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我也在思考,比如说太湖、洞庭湖,会不会认为由于洞庭湖的存在,周边就要发生地震呢?也不完全是这样。再想想,水对地震有多大的诱因,在渤海边上是不是也容易发生地震?我没有太想通,我思考过这些问题,也查过很多文献,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根据来佐证。
释疑之价格:水电价格偏低,水火能否同价?
新浪财经:其实说到移民问题,背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经费,因为无论是移民补偿还是环境保护,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现在水电项目的收入能否覆盖移民补偿和环境保护的费用?
张国宝:过去受计划经济影响,水电站的电价普遍比火电站要低。要扭转这个局面,就有很多不同意见。要考虑到整个价格的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我认为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水火应当是同价。但是现在对这个问题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想法,也都在认真的进行研究和探讨。
新浪财经:听说今年会推出一个水电的改革方案,在方案当中就环境保护和水电发展有什么样新的规定?
张国宝:倒不一定今年一定能推出来,我已经布置去研究这些问题。我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总结在水电发展当中碰到的经验教训。
比如说如何更加关注移民群众的利益,我要求有关的水电站或者有关部门去研究,正在制定一个水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能不能更多地考虑移民群众的利益,保证他们能够长治久安?
另外,水电的价格现在也比较低,普遍低于火电价格。我曾经也提出过水火能不能同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现在认识上有不同。我也让他们在研究,如何改革水电的电价有利于水电的健康发展?
释疑之移民:让移民分享水电的收益
新浪财经:假如能够实现水火同价,那水电增收的那部分收入,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用来进行移民的补偿?
张国宝:这也是我出给他们(研究)的一个题目。
现在广西有些水电站,就是因为电价低,移民有些不稳定或者是向政府提出诉求。假定说能够把水电价格适当提高,这个钱不是都成了收益,而是应该把当中一部分拿出来,让移民群众也享受到权益。比如说,现在农村推行两险,能不能用增加的收益给移民群众把两险解决掉?
当然这还要研究,能不能行得通,我也没有把握,不是我一句话能够解决。
有一年我也作为国务院的工作组,去参与处理了大渡河一个水电站的一个群体性事件,我回来向国务院做了建议。后来国务院也调整了政策,除了原来有的一些政策以外,每年额外再给移民群众600块钱,作为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土地征用的标准,也都做了一些制度化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