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研究院;1951年—1955年,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81年—1982年,兼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1988年被波兰科学院选为该院外籍院士;2005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
他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1979年他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要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1984年,区别于单纯以价格改革为中心或以所有制改革为关键,他主张按“企业—所有制改革与市场—价格改革”的“双向协同,稳中求进”的改革战略。1985年,他指出我国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可以归结为两种模式(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转换,并引申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张,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他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支持者。1997年至2002年,他深入总结了“软着陆”和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剖析了通货紧缩的机理和治理思路。
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来,刘国光参加和领导过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重大课题的研究、论证和咨询,是当前中国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品牌建设网特邀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