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杨扬为中国夺得冬奥会首金。她不打算坐享金牌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急流勇退去清华读书,随后又去了美国犹他大学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留学。后来,国际滑联运动委员会、国际奥委会找到杨杨,请她去做事。今天的杨扬,正如美联社对她评价的那样:以大方、平和的微笑面对公众,能说一口流利得让人吃惊的英语,代表着中国新一代体育明星——时尚、富有魅力且具有品牌价值。
“如果你想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要有危机意识。”正是这种危机感成就了今天的杨扬,“很多运动员缺乏危机感,喜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托付给国家,托付给某个项目,忘记了人要对自己负责,这是错误的,总有一天你是要自己养活自己的。”
1991年,冯仑和王功权等人再次南下海南,他们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实际上几个合伙人只凑了不到3万元。尽管没钱,冯仑一定要将自己和公司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齐齐,言谈举止让人一看上去就是很有实力的样子。
之后,冯仑找到一个信托公司的老板,先给对方讲一通自己的经历——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历任讲师、副处长、副所长等职务,还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等书籍。
然后,冯仑再跟对方讲一通眼见的商机,说自己手头有一单好生意,包赚不赔,说得对方怦然心动。然后提出,不如这样,这单生意咱们一起做,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你看如何?这样好的生意,对方又是这样一个人,有什么不放心?于是信托公司老板慷慨地甩出了500万元。
冯仑拿着这500万,让王功权到银行做现金抵押,又贷出了1300万元。他们用这1800万元,买了8幢别墅,略作包装一转手,赚了300万元。这就是冯仑在海南淘到的第一桶金。
后来冯仑总结说:“做大生意必须现有钱,第一次做大生意又谁都没有钱。在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没钱,单不能让别人知道。当大家都以为你有钱的时候,都愿意和你合作做生意的时候,你就真的有钱了。”
在世界的竞技场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
所谓“个人品牌”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对别人的“广告”与“报价”。对于大多数仍在追求、进取的人来说,它是一次次向上攀爬的尝试,如果能有效地让别人接受,则无异于找到了一个迈向成功的加速器;对成功者来说,“个人品牌”是巩固和维护身价不可缺少的护身符,他们小心地管理着自己的身份和名声,并尽力使之保值、升值。
2006年1月,陈凯歌耗时三年拍摄的《无极》贺岁片隆重登场,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无极》的票房一路飘红。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很多观众在看过《无极》后却大呼上当,对影片的内容大感失望,并认为影片宣传过度,没有内容只有特技。网上甚至还出现了恶搞《无极》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更令陈凯歌没料到的是,随后《无极》又闹出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新闻,并遭到了中国建设部的点名批评。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陈凯歌心情跌如低谷。
看到陈凯歌现在的状态,一家人很是着急,特别是岳父陈天才。那天,陈红让保姆做了一大桌的饭菜,陈凯歌只吃了一小口就说不舒服去了卧室。陈天才紧随其后跟了进取。见陈凯歌一个人在那里抽闷烟,陈天才也走过去那了一根,他拍了一下陈凯歌的肩膀说:“凯歌,人生总免不了会有失败,还记得你刚见我时给我背的那个公式吗?其实人这一生也有一套公式,那就是:实际成就=所取得的成就-所经过的失败。一个人要取得大的实际成就,就要尽量增加‘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尽量减少‘所经过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吸取失败的教训换来的就是成就。我们永远相信你是最优秀的,你经得起挫折,失败击不垮你,只会成全你更高的成就……” |